古代陶制炊器。 圆形,底有方孔或圆孔,有的在器壁近底处也有孔,置于鼎、釜等上面蒸食物用。 仰韶文化半坡遗址中已有出土。
陶埙,约公元前14—前11世纪;中国国家博物馆藏。 埙 (音同“熏”):古代吹奏乐器,相当于现代的哨子。 其顶部有吹口,器腹有音孔,吹奏时依按孔不同可发出不同的音阶。
陶鬲出现于新石器时代晚期,青铜鬲流行于商代至春秋时期。 至战国晚期,随着 灶台 的普及,逐渐被 釜 取代。 鬲可以与 甑 配套构成 甗 ,形成类似蒸锅的炊具。
陶鬲(táo lì),中国古代陶制炊器。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。中国商周时期继续流行。其形状多为侈口、圆腹、三个袋状足,有的颈部有双耳。
最早出现于 新石器时代 ,开始为陶质,到商代晚期铜甗逐渐增多,并有很多是甑鬲合铸,将上下两部分连为一体,造型相当奇特,然而,奇中之奇的是,在商代还出现了联体甗,也就是将若 …
陶甑这种器型的出现,大致有两个原因,一是当时原始先民的食物种类有了变化,新出现的某些食物必须蒸食才可食用,或是他们发现有些食物蒸食后能够更加美味;二是当时原始先民的生活 …
河南博物院所藏的一尊灰陶甗,商代前期文物,郑州市二里岗出土 一尊分体甗.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陶甗,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流行。 青铜甗的流行时间较长,从商代早期绵 …
甑是古代蒸食物的炊具,据《周礼•考工记•陶人》记载:“甑实二鬴,厚半寸,唇寸,七穿。 ”意思是说甑的容量为二鬴,唇口厚一寸,底部有七个孔。
2016年11月7日 · 甗,作为中国古代一种炊器,功能相当于现在的蒸锅。它最初为陶制,后逐渐演变为青铜制品。最早的陶甗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后期,距今约4000年左右。而 …
2021年12月3日 · 甑是一种蒸食炊器,一般与釜或鬲配合使用。 这件陶甑为泥质灰陶,由快轮制成,器形规整,折沿,深腹,平底带镂孔。 三里桥遗址位于河南陕县三里桥村东南青龙涧河北 …